景芝传统酿造技艺博大精深,诠释着中华五千年酿酒文化的精髓。72座烧锅之一的南校场烧锅遗址,还原着古老的酿造情怀,让“景芝古酿越千年,醉世神工代代传”有迹可循。
景芝烧酒源于宋、元,成名于明清,盛于民国至今。长期形成的“粮必精、水必甘、曲必陈、器必洁、工必细、贮必久、管必严”21字传统酒经,不仅仅是时间的留存,大自然的馈赠,也是“匠心独运”的凝聚,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入选第五批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景芝酒业将传统酒经刻制金简,存放于酿酒产业园“藏经楼”,以示对传统酿造技艺的尊重和崇拜。
一、石磨粉碎
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。粮食从上方孔进入两层中间,在转动的过程中粮食沿着纹理向外运移,形成粉末。
二、人工制曲
以小麦为制曲原料,经润料、磨碎、加水拌料、人工踩制成块状曲坯,以稻草、稻壳等作为支撑透气物,编织草帘作为保温保湿覆盖物,翻曲堆垛,培养30-40天。
三、陶瓮发酵
窖池和陶瓮是发酵的容器。冬天在窖池里发酵,春夏季在陶瓮里发酵,秋末再入窖池发酵。
四、天锅蒸馏
以优质高粱为原料,经粉碎后,与发酵好的酒醅按比例拌匀,装入甑桶中蒸馏,在甑桶上放置一口大锅,锅里放冷水,甑中之糟受热气化为酒汽经冷凝变成液体酒。
五、看花摘酒
所谓看花摘酒是白酒蒸馏过程中掌握酒度高低的传统技艺,沿用至今。“看花”就是通过观察酒花大小、酒花滞留长短来得知蒸馏出来的酒度高低;“摘酒”,是指在流酒时,蒸馏温度不断升高,流酒时间逐渐增长,酒精浓度由高逐渐降低。
六、陶坛贮存
蒸馏出的原酒必须在地窖中陶坛贮存老熟,芝香酒存储时间6年以上才会作为基酒使用,这是芝香酒酿造的关键环节。准确掌握贮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,确立合理的贮存时间,使酒体达到丰满醇厚以及独特的芝麻香味。
七、21字传统酒经
“粮必精、水必甘、曲必陈、器必洁、工必细、贮必久、管必严”21字传统酒经,时至今日仍为景芝酒生产的重要指针。
粮必精—— 酿酒选用颗粒饱满、色泽新鲜的优质粮食。建立高粱、大米、小麦、 玉米等粮食定点采购基地,严把收购质量关。
水必甘——水为酒之血。酿酒产地必有佳泉 , 景芝北依渤海,南傍黄海,潍、浯、渠三河并流于山东第一大人工湖泊——峡山水库,有“两海交润,三河并流,一湖相映”之誉,经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,所处地理位置具备生产优质天然矿泉水的条件。
曲必陈——曲为酒之骨。大曲老熟陈酵,酿造之酒愈加芬芳。
器必洁——所有酿酒器械、设施、盛酒器皿保持清洁,所酿之酒无杂味,醇洌甘芳。
工必细——从精选原料到加工、生产、勾调等各个环节精工细作。
贮必久——好酒既是酿出来的,也是贮藏出来的,景芝酒从酿出后,放置酒窖、酒缸或酒罐,储存最少6年以上才能包装出厂。
管必严——建立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质量过程控制,确保采购产品符合GB2715《粮食卫生标准》、GB2761《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》、GB2762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,水质符合GB5749《生活饮用水》等国家标准,直到包装出厂,环环紧扣。
八、景芝七十二烧锅
清末民初,景芝烧酒远销沈阳、大连、吉林、上海、南京、青岛等名城,年销售100万斤以上。关外和西口的商人常赶着骆驼队往来贩酒,景芝街头不时洒下驼铃的叮当之声。
至抗日战争前的国民经济“黄金十年”(1927—1937年),景芝酿酒业鼎盛繁荣。1934年《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》“安丘酿酒”条下载:“全县酿酒家数约300左右,散布各乡镇,而以景芝镇为最多。全县酒产量年约400万斤,酒味香醇,名驰远近。”
2009年7月,72座烧锅之一的南校场烧锅,是集酿酒工艺展示与酿造现场相结合的古酿酒坊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2015年8月,景芝酒业对72座烧锅中的“下崖”“ 益泰”“景东”“松树底”等若干烧酒遗址刻立石碑予以标识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2 山东景芝白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地址: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景酒大道010号 备案号: 鲁ICP备2022009097号-1 XML